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浮屠将此五蕴归结于剑意。此魔非但是属于内魔,又属于外魔。因为色,是外魔,受、想、行、识,是内魔,乃生死的苦果。阴,是旧翻译,盖覆的意思。因为色、受、想、行、识的五种,盖覆清净的真性。蕴,是新翻译,积聚的意思。因为色、受、想、行、识的五种,积聚生死的苦果。
但这阴魔,不外乎铯魔和心魔的二法。而一切众生迷着无情虚幻的铯魔,迷着有知妄想的心魔。从此颠颠倒倒,是是非非的产生众多的魔境出来。
心魔,即浮屠罹患之心病、罪恶之症结:此魔是身内所起的心魔。是属于内魔,乃生死的主体。所以最初修道用功的时,对于顺合的境界合于心意的,就起贪欲的心魔。对于违背的境界逆于心意的,便生瞋恚的心魔。
对于事相和理性,都不明白,就起遇痴的心魔。对于一切人物上,有喜着好胜的念头,就生憍慢的心魔。对于一切人物上,无彻底的明了,就起疑惑的心魔。对于人物上,着我着我所等,就生身见的心魔。对于人物上,执断执常,执有执无,就起边见的心魔。
为于人物上,拨无因果,就生邪见的心魔。为于修道用功上,错乱用心,非圣人果反计圣人果,就起见取的心魔。对于修道用功上,误入邪路,非出世因反计出世因,就生戒取的心魔。
这等心魔,全是见见思的烦恼魔中,所分的类别。若是细分,真真没有限量了,若要细言,真是极多极多,辞莫能穷的。而各种的行相,更是无穷无尽。
浮屠堕入魔道遭受的煎熬,亦如魔之形象,无穷无尽!他又将所受艰难困苦加害外人,当真恶性循环,仿佛无间轮回之缩影。
某一天,浮屠用残酷的手法虐杀了自己的授业恩师剑鬼,达成了隐瞒多年的夙愿。砍头的前夕,他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八字箴言,原封不动地奉还予恩师。浮屠笃信:我就是“风”,一波足可摧残如画江山、破坏成规定理的血色暴风!
此刻的樱花林内,浮屠病态犹存,越积越深:他玩腻了人头,就扔到树顶,随性地走了。杀人的像风来去自如,无拘无束。可怜的威廉,尸体被抛弃在樱花林,好比美人颜面一块碍眼的脓疮。
死者无人收拾,狂人影踪飘忽不定。忽隐忽现间,他路过寒山寺的山脚下,寺内的不动法师随即开眼,念道:“南无阿弥陀佛…魔终究是魔,本性难改,再无回头之路。”
法师原本深信,“佛门无不可度之人”,但稍稍感觉到大师兄那异于常人的气息后,不动的信念就为之动摇了。凡是跟这样的异类接触过,哪怕只是握个手,就一辈子都忘不了。何况,“假行僧”是领教过对方的厉害的!如今,浮屠外放的魔气,甚至越了当初弑师时期,已然泯灭人性,无可救药。
狂魔一贯来去匆匆,似风一般捉摸不定,不动的心情因他久久难平,仿佛徒手挖矿地傻子,不知适可而止。法师挖掘出的,不外乎恩师惨死的画面,这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遮挡光明,好似长在骨肉上的刑具,剥夺他解脱的权利。
不管他如何念诵经情海所丢失的修为。他在恩师的坟前下重誓:“不惜斩断情根,也要清理门户!”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