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长的一天(二)
天干和地支,是中国人用来描述时间的符号。其中,地支有十二个,正好可用来标注一天之中的十二个时辰。比如说“卯”时,用后世的说法就是早上七点至九点。夏季的白天虽然来得很早,但西北却由于时差的关系,总是比东部要晚一点天亮。也就是说,直到这一天的卯时三刻,太阳才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的上面。
当无数道美轮美奂的阳光照耀在大地,夏州战役终于全面打响。无数宋军骑步兵在满天流矢的陪伴下,列出整齐的队形,向前方阵地前进。刀枪如林,马蹄声碎,号角呜咽,烽火连绵!无论是大沙堆,还是三岔口,又或者牛心亭!在蓝色的天空下,都是血红的大地!大地是沸腾的!就像一锅煮开了的水,让飞溅的滚烫水花去惊起无数的惨叫!
“有这么夸张么?煮开了的水?惨叫?”杨翼说这句话的时候正身处万井口!上面所描述的那些景象,只不过出现在他脑海的幻想里而已。因为万井口,实在很平静。
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杨翼和他的部队在太阳完全升起前兵不刃血的占领了预定目标。整个万井口除了有几个看上去不知战争为何物的牧民在留守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夏军驻守。
情况很不对劲!至少杨翼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所谓的“万井口”果然如禹藏麻花的形容般,有着大大小小的水井共计两百一十三口!水井群处于一片高地之上,然而附近却并没有村庄或者集市!只有一个满是佛教壁画的小寺庙,寺庙里已经空无一人。很显然,这里确实传说中的佛教圣地。
“佛?”杨翼并不信佛,所以他立即安排士兵们开始毁井!他手里有八百多人,对付两百口水井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四人为一组,向井中投掷黄丹粉。所谓黄丹粉,乃是大宋军中传统的投毒用药。按照大宋《武经总要》的要求,凡是配备有投石车或者石炮的部队,都必须携带一些黄丹粉,以便投掷伤敌!其主要成份是铅丹和硫磺,按照杨翼在后世的知识,普通人若是服用两三克铅丹,便足以致死了。或许这也算是古代的化学战吧!所以杨翼在出发前从战车部队调用了一批,供士兵们毁井而用。至于投完毒之后的工作就是埋井,士兵们将用铲镐挖土石对水井进行填埋,以彻底破坏整个井区。
当然,毁井的工作并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杨翼放出了十余名携带火箭的探哨,并指示王有胜负责指挥毁井工作之后,自己一个人则进到了寺庙里!作为一名考古狂热分子,他喜欢那些壁画,并且他要好好想一想究竟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寺庙并不大,里外一共两进。在外面的大殿里跟菩萨罗汉的雕塑们打完招呼后,杨翼就往后院溜达,因为据士兵们说,壁画主要就在通往后院的回廊里。
“真漂亮!”杨翼轻轻的抚摸着回廊的墙面。这些壁画不知制作于何年何月,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由于回廊的主体采用木料作为主要构建,因此这里的壁画与以往那些岩石壁画的制作方法有所不同。画师直接在木壁上涂抹白泥,然后在白泥上用彩。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一旦白泥因为岁月的缘故有所剥落,则可以立即用新泥填补。当然坏处也不是没有,至少杨翼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些壁画哪部分是新的,哪部分是旧的。
“这些壁画最古老的应该有五六百年了吧?”杨翼一幅一幅的仔细观摩,他之所以得出关于壁画年代的结论,是因为他发现画里的人物或者佛陀,普遍骨骼偏瘦,衣衫极紧!在劲装包裹之下,每个人物无论男女皆曲线毕露!这正是四世纪印度笈多王朝的典型画风!在笈多王朝时代,佛教与印度教开始相互影响,而印度教的分支湿婆罗门特别喜欢搞“性崇拜”,以至于那个时期的佛教壁画也显现出独特的性感趋向。或许只说“性感”也并不合适,由于湿婆分支极度崇尚“繁殖”,特别喜欢聚在一起搞集体性生活,所以这寺庙的壁画里虽然以佛为主,却在某些地方描述有印度教湿婆分支的极其放荡**的祭祀场面。那些场面与庄严圣洁的佛竟存于同一幅画中,无论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说不出的怪异。
当然,杨翼对于佛跟湿婆之间有啥关系并没有兴趣!他有兴趣的是在回廊尽头的最后一幅画!那幅壁画占据了很大一片墙面。画上的内容正是关于那个“目莲救母”的神奇传说。画的一开始毫不出奇,无非就是描述目莲的母亲在万千恶鬼中备受苦难而已。奇就奇在画的中间,有佛在跟目莲说法。说法的上方是一块孤立于四周围的高地,许多人物正在运用工具挖掘。而说法的下方则是一条看似非常飘渺虚幻的河流。
“万井口?还有无定河?”杨翼再顺着往后看时简直就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在画的后部,分明讲述了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故事。
画的后面,分为上中下三个场景。上面的场景是有人在封埋万井口,中间则是万千恶鬼在地狱中无处奔逃群情激愤!而下面的场景,却是无定河一改先前虚幻飘渺的模样,宛如大江大河般肆意汹涌,而无定河汹涌的背景,却像极了一幅地图!
“什么意思?”杨翼忽然觉得有点冷!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有神佛么?竟能于几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