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长的一天(四)
什么计策才是好计策?
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正确的答案。有人认为传说中的“三十六”计就是好计策,因为三十六计里几乎包含了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东西,也有人认为能够起作用的计策就是好计策,更有人认为能够压制敌人计策的计策,才是计策中的王者。至少,王恩就是持最后一种观点。
按照王恩的看法,梁乙逋既然已经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当然也就预料到了宋军将会采取的各种举动,包括阻击或者尾追在内,夏军势必作好了万全的准备。那么这样一来,宋军无论是追击还是阻击,都无非是在跟着夏军的节奏走,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
“所以,咱们不能跟着梁乙逋的步调行事!”王恩这样说的:“想让咱们追,咱们偏不追!咱们举全军之力,大张旗鼓向东面的夏州进发!如此一来,一则我军可以东进之优势兵力,沿路扫荡万井口、三岔口、牛心亭以及正处野外的全部夏军,并进而拱卫夏州。那梁乙逋即便与沙漠军团会师,亦无处发力无路可逃,从而确立我宋军于整个战场上的不败之势!二则我大军东进,梁乙逋焉能不知我军已识破了他的策略?此时他再去安庆泽已无意义可言,很有可能在七里平受阻后产生放弃北上的心理,从而确保杨相的安全。三则,一旦我军攻击三岔口成功,便可解放林东部的战斗力!林东自左村一役后,鄜延子弟损失殆尽,其部以补充进来的鞑靼人为主。那些鞑靼骑兵速度何其快捷?让他们急速北上七里平,可保杨相之万一啊!”
不能不说,王恩的这个策略听起来还是不错的,虽然多少有点把杨翼的安危拿来赌博的意思,但至少能确保整个战场的局势不出现有利于夏军的变化,能确保宋军获得最终的胜利。
只不过,在一边上沉思了许久的种思谋,却对“好计策”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好计策,必须要能做到“审视度势”这四个字才行!什么是“时势”?别人或许对大势看不明白,身为杨翼左膀右臂的种思谋却是洞察秋毫!他很清楚,真正的“大势”不在这里,而在朝堂之上!杨翼去七里平的唯一原因,就在于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不能拖到夏州去解决!时间的拖延,无疑意味着整个天下政治局势的急剧恶化!任何一场战争,都必须配合政治局势的发展!俺们能去夏州么?“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够高不够全啊!”种思谋才一听完王恩的话,立即在就心中否决了这个所谓的万全之策!
“本帅命令!”种思谋终于在这天中午即将来临的时候,面如止水般做出了决断:“原定作战方针不变!各部,包括辎重后勤及战车诸营,按步就班展开后,相互协同向王亭镇以正常速度进发!要求一,今日午夜抵达王亭镇!要求二,决不允许有部队擅自行动超速前进!要求三,任何人毋需再言,动摇军心者斩!”
“什么?”王恩和李宏伟面面相窥,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种思谋会下达这样的命令!你说你种思谋平日里也不像是一个死板呆滞之人,面对剧烈变化的战场态势你咋不为所动呢?无论你派兵去追也好,东进夏州也好,终归好过你按部就班向王亭镇进发吧?你这命令一下,追梁乙逋追不上、救杨大人救不及、夏州的安危管不到,有啥意义呢?你这不是把杨大人往火坑里推么?
王恩和李宏伟在传令兵忙乱的脚步中面带狐疑的傻了好半晌,再看见种思谋那副安静却又异常坚决的表情,终于还是欲言又止,领命去了。
“我何尝不明白你们的心思呢?”种思谋看着王李二人离开的背影,轻轻的摇头叹息。他知道自己的命令意味着什么,但他别无选择!他若去了夏州,则杨翼必输掉朝堂之战!他若轻骑追出,宋军亦不足灭梁乙逋于七里平!他要与杨翼前后夹击一举消灭梁乙逋于七里平,这才是审时度势之策!而要确保一举消灭梁乙逋,仅靠派出少量快骑去追是不行的,他必须要把手里的全部军队都带到王亭镇去!然后在王亭镇北面从容集结展开,给予梁乙逋最猛烈的一击!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杨翼能守住七里平的前提之上!
“我在赌博,赌注却是杨大人的性命啊!”种思谋说这话的时候,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从天空中向自己压过来,压得无处喘息!他知道那股压力是王恩的计策带来的!当一个主帅放弃了一个万全之策时,唯有胜利才能让他解脱,否则所有的战场责任都要背负到他的头上!
午时来临的时候,整个大沙堆还处在一片混乱之中!各支部队的主官都在竭尽全力的重新组织部队展开作好行进的准备,士兵和畜牲们拉动战车以及辎重的叫喊声四处可闻,在一片混乱中一个新消息的到来毫无疑问让种思谋愈加感到难以言表的重压。
“林副统帅负伤了?”种思谋郁闷到了极点!林东的负伤说明三岔口的战斗极其不顺利,而王恩关于东进并释放三岔口鞑靼人战斗力的话语,再一次回响在种思谋的脑海里。他一度有些迷茫,却终于还是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
“我就是要赌到底!战场之上,不敢赌到底的主帅一定不能成功!”种思谋说这句话的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