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军史小说 > 国姓窃明 > 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3/4)

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3/4)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
国姓窃明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王爷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他既然敢下这个决心,那么,对于当年从王荆公青苗钱里钻空子占便宜的刁民奸商的手段,他肯定已经想到怎么提防了吧?”

“当然想到了。”姚启圣与有荣焉地承认,随后又稍微描述了一遍。

具体内容就跟他去年跟朱树人聊时差不多,只是略有改良细化,不再赘述。

张世鹏也就选择了相信,不再纠结,准备先实施了,走一步看一步。

他不由仰天长叹:“王爷为了解决贫农田少、抗灾病弱,逼着贫民集中田地、分出多余人口去务工,可谓是煞费了苦心。”

姚启圣:“其实咱今天提到的这些,还不算什么。王爷为了这个,是不惜各种手段的,他想的都是至少百年后的大计。高瞻远瞩,非人智可及。

比如,我来之前,就听王爷跟刑部、户部的人商量了一个措施,目前还没敢拿出来。说是朝廷将来,希望对农籍贫民,采取‘反向推恩令’:

汉武帝时的推恩令,不就是为了分化诸侯、让诸侯王的封地分给所有的儿子,然后越分越小,最后不至于威胁朝廷么?

而王爷想搞的针对贫民的反向推恩令,就是要逼着百姓不能因为儿子越生越多、田越分越少、导致后人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此令若是实施,朝廷将会对将来农户继承田亩的办法设置限制,无论农籍百姓老死后,如何分配遗产,不允许其分割设立一份单独面积小于十亩水田、或二十亩旱田的田产。

换言之,如果一个农户拥有的水田少于十亩,那么他必须把这十亩集中给一个儿子继承,不能再拆给兄弟几人继承。

除了继承田产的那个儿子之外,其余多出来的儿子必须一分田也分不到——

父母可以给他们留钱粮、房宅,也可以生前送其读书、学手艺,有一技傍身谋生,但唯独不可让有水田十亩以下的贫农,将田产均分给诸子。

多出来的儿子,必须逼迫其入工籍或军、役籍。如此贫农之田才不会被稀释,一代代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

强者推恩的反向操作,自然是弱者必须集中继承,这是很好理解的。

张世鹏听完后,被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直接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觉得这个太有伤儒家传统的“孝悌”了,兄弟之间应该谦让友爱,就算父母留下的田少,怎么能规定长兄独霸所有田产呢?

幸亏如今还在讨论阶段,还没实施,要是现在就拿出来,估计反对的声音就更勐了。

摄政王这是要跟运行了两千年的儒家礼教、甚至是孝悌的基本道德准则作斗争呐,这阻力得多大?

“此法太过凶险了,人皆有爱子之心,谁能任由幼子贫弱呢。”张世鹏不由叹息。

姚启圣也是觉得悠然神往:“王爷的想法,远非常人所能揣摩。不过听说,王爷这两年重点让科学院抓化工和生物,似乎其中有一个项目,也是与这种将来的继承改革有关的。

王爷似乎在让科学院生物所,多宣扬如何避免妇人孕育、如何尽量节制,在民间宣讲。便于以后新法实施后,心怀恻隐的贫苦百姓,能少生几个儿子吧,

这样田不够分的百姓,自己心里有数,知道生下两个以上儿子就是害了儿子,能节制一个算一个,他们确实是养不活的。

西域有些洋夷、如大食人等,他们所信的名教,跟我中土大不相同。他们也是在贵乏贫瘠之地生长起来的,就觉得男女夫妻之间,在有了第一个男性后嗣之后,应该节制。

我中原讲究无后为大,不能那么严厉,但也该宣扬赤贫有二子、或一子多女后,该节制,这也是为了防止他们的田越分越薄,将来遇到点灾荒扛不住,不得不卖光田产当佃户。

除了生物上的节制之外,王爷如今还吩咐化学所研究‘橡胶’的工匠们,设法用处理后的橡胶,或者鱼鳔,帮助无法节欲之人节制子女。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贫农的田越分越薄。我实在是没有见过天下有哪个执政,能如王爷这般担忧地少者继续分割田地的了。”

——

:以上已经五千字,稍微解释一个问题。上次有读者好心提供了一些年号,我也想直接用高赞的(其实最高也就三到五个赞,当时看,我这书也没什么人互动)。

但后来百度了一下,发现高赞的“大同”、“大统”其实都不能用,因为古人用过了。大统有梁武帝萧衍用过,他也算是半亡国之君了,而大同甚至是耶律德光用的。

古代取年号有一点很麻烦,就是要避开前人用的,尤其是衰亡之君的年号特别不吉利。赵匡胤当年为了“乾德”这个年号被前蜀王家用过,还气得喷了赵普、赞了窦仪陶谷,说“宰相需用读书人”。

所以我一气之下,当时没明写改了什么年号,后面纪年时低调写了小康二年三年,但这绝不是瞎搞,因为“大同”、“小康”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