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战事的时期,军饷下放之后,也不好追查到底落入谁的腰包。”>
“久而久之,士兵们抱怨将军劫了他们的军饷。”>
“将军又抱怨士兵拿了军饷不做事情。”>
“故此,兵将滋生嫌隙,多有不和。”>
高俅耐心的解释着,心想自己真的是个大聪明。>
一下子就把身上的烂事摘的一干二净,还给年轻稚嫩的皇帝抛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新皇帝不是想过问军饷吗?>
那好!>
有本事你自己跟大宋的军镇诸侯追讨去?>
赵烁听了高俅的话,陷入短暂的沉思。>
高俅说的没错。>
大宋的军事制度,确实是漏洞百出。>
不过这个锅,他同样不背。>
因为这是当年太祖皇帝赵匡胤定的战策。>
之所以要将士兵跟统兵的将领分开管制,摇臂监控。>
也是为了防止将军们跟士兵长期保持密切关系,造成大宋军队成了将领的私军。>
那造起反来,简直就是大大的惊喜。>
赵匡胤作为造反兵变的老字号,他当然懂得如何制约。>
可太祖时期,大宋兵锋极其旺盛。>
如此制约确实能有效的防备各地爆发兵变。>
但是大宋后面的皇帝,并非人人都跟太祖一样富有文韬武略啊。>
尤其是太宗赵匡义这一脉。>
那都是被文艺基因掌控的艺术大师。>
他们搞搞才华可以,治军?>
真的不行。>
正所谓政策跟着时代变,赵烁觉得,目前大宋的军政制度也确实应该变一变了。>
高俅这厮,今天没白来。>
不过赵烁今天召见高俅的真实意图,也不是治他的罪。>
否则,他只管跟张叔夜说一声。>
张叔夜必敢闯入白虎堂,斩杀高俅。>
根本犯不着像现在这么麻烦。>
即便这样,赵烁也没想就此放过这个北宋最出名的奸臣。>
“高俅,群臣上书,希望朕将你拿到午门外问斩。”>
此言一出,高俅跪在地上的半截身躯瞬间就塌陷了下去。>
整个人冷汗如雨,匍匐在地。>
吓的跟白脸的三孙子似的。>
“陛下,老臣冤枉,老臣冤枉……”>
“放心,朕晓得!”>
赵烁慢慢悠悠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朕体恤你年弱,也觉得你锋芒太盛,所以遭到了那些佞臣的羡慕嫉妒恨。”>
“他们才会弹劾你。”>
“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你是清白的。”>
赵烁连削代打,附加提点。>
原本死气沉沉的高俅顿时眼前一亮。>
没错!没错啊!>
高俅忙不迭的磕头捣蒜:“陛下明鉴,朝中确有佞臣,眼红老臣居功至傲,是以对老臣尽加污蔑诽谤之言。”>
赵烁微微一笑。>
这不就挑起贪官之间的斗争了吗。>
正好让高俅抱着复仇的心,去斗那些难搞的贪官。>
狗咬狗,窝里一起豪狠起来。>
那就省的他这皇帝得罪人了。>
“高俅,朕懂!”>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朕就是你的伯乐。朕相信你是清白的,但是你得把那些恶意诽谤的贪官污吏给朕揪出来。”>
事到如今,高俅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片刻之前,他已经一只脚踏进鬼门关。>
赵烁就跟阎罗王一样随时都能宣告他的死亡。>
现在,高俅忽然觉得自己得到了新生。>
哦不!极为可能会重新登上巅峰。>
这一巅,甚至比宋徽宗当朝时,还要巅的更高,更远……>
“陛下,老臣也懂了。”>
“陛下让老臣怎么做,老臣便怎么做。”>
“若有二心,老臣甘愿受千刀万剐之极刑。”>
“不不不,爱卿严重了。”>
赵烁摆手道:“朕不喜欢那么变态的刑法,比起凌迟之刑,朕觉得诛九族挺不错的。”>
高俅的老心脏咯噔一下!>
豆大的汗珠不争气的从额头滚落鼻尖。>
最后滴在文德殿的石阶上。>
“爱卿…高爱卿?”>
“啊,啊!陛下,老臣在呢。”高俅思绪恍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