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礽忌日过后不久,柔福晋在一次睡梦中与世长辞,待竹儿和菊儿发现之时,她安详而笑,毫无反应,看上去像只是睡着了一般。 (. )任凭谁叫唤,都无反应。
璟珂和弘曣赶到的时候,竹儿和菊儿已为柔福晋的遗体盖上了纱巾。
“额娘……”璟珂跪在床榻旁,沉痛悼念柔福晋,回想着过去的点滴,心中加倍哀戚。
观音保轻轻抱着泣不成声的璟珂,安慰着:“别哭了,额娘走的时候是快乐的,想必没有经受太多苦痛。”
“姐姐,你别太伤心了,保重身子要紧。”弘曣心情沉痛,仍不忘安抚着璟珂。
柔福晋的丧事并没有办得太隆重,虽雍正追了柔福晋和硕理密亲王侧妃的封号,位同弘皙生母李佳氏,但璟珂的意思是,逝者已矣,再多的场面也是给生者徒添伤悲。柔福晋生前不喜热闹,丧事也一概从简即可。
停柩多日,择日璟珂同观音保和弘曣扶灵至郑家庄,与允礽同葬。
弘皙一家也前来凭吊,还有允礽身边仅剩的几位侧福晋林氏、程氏、王氏等,也纷纷前来送柔福晋最后一程。
一众异母姐妹,都到了试婚年纪,因着允礽的缘故,迟迟未寻到好婆家。上门提亲的,莫不是些闲散贵族,妄想攀上国戚皇亲者。
回宫之后,璟珂心中多少惦念着那些有着血缘关系的异母妹妹,想着寻个机会向雍正和皇后讨恩典。允礽临终前的嘱托,始终是她心里的大石。弘皙暂且算是平静,那些妹妹们的婚嫁大事也不能耽搁。
皇后明白璟珂的心情,只叹息道:“是不能耽误了。本宫会着人物色好人家的。”
过了一些时日,果不负璟珂所托,雍正谒陵归来便做主,册允礽侧福晋程佳氏所生第八女璟珞为郡主,定于明年十二月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侧福晋林氏所生第九女璟琪为县主,定于明年十二月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媵妾祁氏所生第十二女璟珊年岁最,且生母已逝,故今起从郑家庄移居京城公主府,随璟珂生活,待成年,再择适龄匹配男子成亲。
这样的决定是最好不过的,嫁与本地,无非是同汉人通婚,日后指不定生活何种情形;而外嫁蒙古,却是享王妃待遇,也算是觅得好人家。璟珂能够争取的只有这么多。
璟珂这次讨恩典,让雍正想起早前被自己逼死幽禁的一众兄弟,遂命十三爷怡亲王等查八旗世职有以绝嗣除爵者,许以族人绍封。
护送璟珂十二妹璟珊的马车已抵达京城公主府。十二岁的璟珊自幼年生母离世,辗转先由柔福晋抚养,后随弘皙生母李佳氏一同前往郑家庄。自李佳氏走后璟珊则跟着弘皙一家,由长嫂理郡王妃乌梁海济尔默氏照顾。年纪经历各种坎坷,璟珊早就练成了察言观色的本事。她知道自己现在抱住了六姐和硕公主这棵大树,日后荣华富贵,都是璟珂所给,她对璟珂的感激无以言表,心中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加倍报答。
璟珂让萧嬷嬷打扫了后院的房间,腾出来给璟珊住,柔福晋生前的另两个侍女竹儿和菊儿,也被璟珂派过去照顾妹妹。
“十二妹,不必拘礼,就把这当自己的家。”璟珂亲自为璟珊打点好衣服首饰之类的物品。
璟珊自记事以来就在咸安宫和郑家庄幽禁之下长大,对眼前的一切不可思议,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谢谢公主姐姐。”璟珊由衷地给璟珂行了礼。
待璟珂走后,竹儿和菊儿为璟珊收拾行囊,贴身丫鬟莺歌陪着璟珊在公主府里走着熟悉环境。偌大的和硕公主府,跟郑家庄王府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京城的繁华更是璟珊第一次所见。
“格格,您可喜欢这里?”莺歌见璟珊双目眩晕,知她是被这精致的亭台楼阁给震撼了。
璟珊赞叹不已,然而又脸色暗淡下来,叹气道:“再喜欢,终究不是我的。”
“是啊,又有几个能像淑慎公主这般富贵呢?”莺歌自同璟珊一起长大,璟珊个中心酸,她最清楚不过。此番能得恩准来京城,还是璟珂向皇上求来的,长兄长嫂有自己的孩子,璟珊长期跟着也不是办法,倒不如跟了她,日后指不定在科尔沁寻个合适人选嫁了。
璟珊想起临行前弘皙的嘱咐,不免轻微愁了眉头:“以后话行事都心点,别忘了哥哥交代的事情。”
“是,奴婢知道了。”莺歌点点头,不敢怠慢。
前两日临行前,弘皙专门找璟珊谈话。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弘皙照顾璟珊多年,璟珊心中感激不尽,对弘皙是言听计从。那日,弘皙告诉她,要寻机会推动璟珂去为自己求得和硕亲王之位。
璟珊左右为难,一方面想要报答弘皙昔日恩情,一方面更不愿有负璟珂今日大恩。其实她倒是不必这般想,就算弘皙不要求她这么做,璟珂也会主动帮弘皙讨封,左不过时机不对,眼下并不是最佳时期。
刚刚为废太子的女儿们赐婚,又立即加封皇长孙为和硕亲王,旁人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大家指不定会猜测雍正有意将皇位还给废太子一家,更有心者,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