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天还蒙蒙亮。汉都内,便有许多的衙役、小吏,走街串巷,见到大门便上去敲门。>
李家胡同,李小虎家。>
顾名思义。这李家胡同之所以叫李家胡同。是因为这里的李姓人特别多。李小虎今年四十二岁,与老伴与儿子、孙子等住在一起。>
他们家以制作豆腐为生,在街上不仅有一间豆腐店,还有一间紧挨着豆腐店的粮油店。>
别看这样,他们一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糟心事多啊。>
日常会有地痞流氓来要保护费,衙门的捕快、小吏什么的,也需要孝敬。>
这最后剩下来的钱,才是他们一家子的口粮。>
不过,这也比关门大吉强多了。>
这段日子。汉兵兵临城下,都城内戒严。豆腐店、粮油店都关了,一家人喝西北风。>
当时李小虎很犯愁,自己这一大家子,人多嘴多,可不要落得饿死的下场。>
但后来情况急转直下。汉兵与汉王入城了,道君皇帝跑了,又被生擒了,都说楚国已经灭亡了。>
现在是汉天了。>
李小虎不关心楚国是不是灭亡了,那炼丹的皇帝,谁关心他死不死的?他关心的是自己这一家子能不能活下去。>
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后来他发现问题不大。>
谁家没有口粮了,只要通报官府,就能根据家中人丁数量,获得十日口粮。>
要知道,都城中可有几十万人的。几十万张嘴啊。>
这让李小虎啧啧称奇。汉军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辽东那边,不是苦寒之地吗?>
百姓都是面黄肌瘦,饿的嗷嗷叫的那种。所以也养成了狼性,打仗特别厉害。>
当然。李小虎也只是好奇一下,并不关心。>
反正汉军入城,有粮食有粗盐就乱不了。>
百姓嘛。>
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行了。>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城内能恢复正常秩序?>
自家的粮油店,豆腐店,什么时候能开起来?>
李小虎一大早就醒了,在院子里打起了太极。他的老伴率领两个儿媳,正在厨房忙活。>
孙子、孙女在院子里疯玩,满院子都是银铃一般的笑声。>
“砰砰砰!!!”就在这时,沉重的敲门声响起。李小虎吓了一跳,内心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莫非汉军露出本来面目了?>
挨家挨户的搜刮了?>
“李小虎。我是张陈醋。快开门,有事跟你说。”熟悉的声音响起。李小虎稍稍松了一口气。>
张陈醋是县衙里的捕快,就住在隔壁胡同。>
李小虎打开了门,看到张陈醋穿着捕快服,带着两个属下,一副公办的样子。他心中又打起鼓来,谨慎问道:“陈醋,你这副样子是有什么事情吗?”>
“老李啊。汉王入都,你已经知道了。现在年号是建武。也就是坐龙庭的是建武爷。”>
“昨个儿,大汉朝廷已经迁徙过来了。县令、府尹带了许多属下入驻了衙门。今个儿朝廷有令,打开城门。允许百姓出入都城。”>
“但不建议百姓去远的地方。因为目前河北还不安定。有的地方有人拥兵自重,有的地方盗匪横行。但是顺天府境内,还是安定的。”>
张陈醋笑着说道。>
李小虎欢欣鼓舞,粮油店、豆腐店能开起来了。>
然后他好奇道:“陈醋。那官儿怎么样?是不是好官?”>
“好官不好官不好说。但看着很精神,雷厉风行的样子。而且建武爷已经下令,整顿天下吏治。首先从都城,以及顺天府开始。”>
“不怕朝廷干事,就怕朝廷躺尸。所谓泥塑六尚书,纸糊三阁老。这位建武爷是开国之君,又能励精图治。我们以后的日子,有盼头哩。你的粮油店、豆腐店,以后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会少很多吧。”>
张陈醋低着声音,笑呵呵道。>
他是衙门里的老人,混迹了许多年岁。看过许多官儿。汉朝的官儿,确实是有一股精气神。>
就像。>
嗯。>
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一样,一看就知道是能砍人的。>
现在还刚刚开始,以后的事情不好说。但至少他的第一印象很好,感觉以后的生活不会太差。>
这只要天下太平。>
日子好起来。>
谁管皇帝老儿是谁?皇帝老儿要是明君,那就是我爹。>
皇帝老儿要是昏君,那就吐口痰,是我孙子。>
“那就好。那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