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们都很理解吴年此时此刻的心情。>
就算普通人家,出个优秀的儿子,老子也会开开心心。>
更何况是天家?>
这可是储君啊。>
未来的天子。>
国家的继承人。>
而且。吴年不只有一位太子,还有一个英武的齐王。>
得意一下也是应该的。>
“恭喜陛下。”刘知行笑着率领众臣,弯腰恭喜道。>
“好了。确定了战略。步步蚕食楚国,而不是盲目相信能一举歼灭。”>
“战术也有了。攻打关中平原。打下潼关以西。”>
“但要怎么打呢?关中那边的楚军,可也不是吃素的。”>
笑过之后,吴年敛容严肃了起来,调整了坐姿,沉声说道。>
大汉朝的君臣在养心殿待了足有一天时间,午饭都是在养心殿解决的,终于制定出了一个计划。>
等散会之后,朝廷就按照这个计划,准备出兵事宜。>
养心殿内。>
只有吴年、吴彧与几个太监还在。>
“儿子啊。我离开都城之后。就是你监国了。别的都好说。北边的斯拉夫人,可能会趁机南下。”>
吴年抬头对儿子说道。>
“父皇放心。有宰相与长城在。斯拉夫人也只能在关外耀武扬威,进不来的。”>
吴彧说道。>
“呵呵。”吴年呵呵一笑。>
宰相是指刘知行,其他内阁大臣都是辅佐他的。>
没了刘知行,朝廷的运转,就算不出毛病,也会迟钝许多。>
“宰相是好宰相。但你也别光看着。你渐渐长大了,可以插手一些事情了。多积累经验。”>
吴年对自己要求很低,是个甩手掌柜,但对儿子要求极高,说道。>
“嗯。”吴彧嗯了一声。>
父子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又一起吃了晚饭。吴彧在太监、大内侍卫的簇拥下,回去了东宫。>
吴年也离开了养心殿,前往坤宁宫。>
............>
中原。>
汴梁城北。>
“哒哒哒!!!”>
宽阔的大道上,大将王霸先身披盔甲,策马而行,麾下数百战兵,紧随其后。>
包括王霸先在内,多数战兵都经历了战斗。>
盔甲上布满了刀枪剑戟的痕迹。>
虽然杀伤不多,也只是攻破了一座县城,烧毁了一些粮草辎重。但也大大振奋了士气。>
所有战兵都是昂首挺胸,气势强悍。>
很快,汴梁城门便映入众人眼帘。>
“哈哈哈。痛快,痛快。”王霸先单骑策马而出,来到了城门前,对迎接自己的陈明志、陈海名等人大笑了一声,矫健的翻身下马,来到众人面前。>
“恭喜将军凯旋。”陈明志、陈海名等人也都是喜气洋洋,弯腰恭喜道。>
王霸先率领数百敢死之士,渡过黄河,孤军深入。击破一座城池,在汉军的追捕下,回到了中原。>
现在消息已经传开了,汴梁军中,战兵士气都是高昂。>
等此事传遍楚国,朝野上下,一定会为之振奋的。>
战果虽小,但是影响巨大。>
属于以小博大,大赚。>
“将军。酒宴我已经准备好了,请将军入城。我们好好喝几杯。”陈明志红光满面,对王霸先说道。>
“喝酒待会再说。我们先商量一下,该怎么应对汉军的反扑。”>
王霸先很得意,但没有得意忘形,一双虎目之中精芒闪烁,沉声说道:“吴年兵强马壮,本就有南下的意图。”>
“现在我摸了老虎屁股。他多半要起兵的。”>
众人闻言都是心中凛然,齐齐点头。随即,他们一起簇拥着王霸先,进入了总兵衙门。>
来到大堂坐下。>
王霸先端起茶几上的茶盏,喝了几口茶,然后才抬头说道:“是我先动的手。如果吴年南下,就有可能重点进攻汴梁。”>
“但是吴年这个人用兵,经常出其不意。声东击西,声东击东。”>
“现在河北方面,皇城司的探子极多。我们的探子在河北活动风险很大,探子也很少,探听军情很困难。”>
“他到底会选择进攻什么方向,那只有他知道了。”>
“现在大楚有四军。济南、长安、洛阳我管不着。但是我们汴梁军。立刻进入战时状态。”>
“为战争做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