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
刘知行等人,这一次来是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把这大事给办了。>
这普通百姓人家,子孙都想要把祖坟修建的漂漂亮亮的。>
更何况是皇家?>
何况还是开国之君。>
想不到却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巴掌打过来,五人都懵了。>
吴年看到他们的样子,又笑了起来,乘胜追击道:“俗话说得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这历朝历代的皇陵,有几个是不被盗的?”>
“连文武大臣,功勋显贵的墓,都不能幸免。”>
“但有一个人的墓,没有人去盗。”>
“蜀汉的诸葛孔明。”>
“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诸葛孔明的墓很小,没有陪葬品。既是他清廉,也是他聪明。”>
“他躺在自己的墓穴中,从没有人打搅他。”>
“寡人的陵墓还是以后再说吧。就算以后建造,也建个小一点的。”>
刘知行等人无可奈何,只能弯腰行礼应了一声。>
“是。”>
自己的事情到此为止了。吴年的脸上露出严肃之色,对众人说道:“盗墓贼的事情,得从重,从速处置。”>
“让刑部与府尹那边追查。”>
“皇城司配合。”>
“把这些摸金校尉都抓起来处死。”>
“对于楚国的皇陵,派人保护起来。”>
“这!!!!”刘知行等人又不解了。公孙桑抬头说道:“陛下。我朝与楚朝是仇敌。”>
“不派兵挖掘他们皇陵,已经是陛下的仁义了。”>
“为什么还要保护皇陵?”>
“就当寡人是仁义吧。”吴年笑着回答道。>
当然不是仁义。>
挖掘楚国皇陵,影响太坏了。>
对汉朝的风评,是有影响的。>
先把思想给解放了,从他开始。历代的大汉天子都薄葬,等后人发明出了考古专业。>
再把楚国皇陵打开,发掘国宝吧。>
保护还是保护的。>
要不然以后,都没办法考古了。>
忠臣们可关心吴年死后的问题了,八百万两银子建造皇陵的计划,被吴年给挡了回去。>
此事很大,影响不小。>
在刑部、皇城司、府尹三方力量的追查下,胆敢盗掘楚国皇陵的摸金校尉全部被找了出来,处以极刑。>
家属受到牵连,被流放去了三汉。>
大汉朝也派遣了官吏,把楚国皇陵给保护了起来。>
旁人不知道吴年的想法,只觉得吴年仁义。>
此事之后,大汉朝真正迎来了海晏河清。>
新齐、幽燕的商船,不断的往来天津港。带来了幽燕、新齐的特产。>
反之亦然。大批大批的河北商船,出海远航。>
平整坚固的水泥路,在河北大地上遍地开花。山西的主干道上,都被水泥路取而代之。>
山西不是产粮大省。过去要把粮食运到山西,耗费巨大。>
现在损耗很小。>
平原上的主干道,早就铺上水泥路了。现在正在建设次一级的水泥路。>
主干道相当于国道。>
次一级的道路,相当于省道。>
各地的物流与联系,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大批大批的东北特产,木材、铁锭、铜锭、皮毛、珍珠等等,在大车的装载下,源源不断的南下,到达河北地区。>
河北的粮食、布匹还有玻璃,源源不断的运送往辽东。>
各地的产业,开始互补。>
再加上水路船只。>
虽然京杭大运河,被楚国截断了。但是河北水运极为发达,商船往来源源不断。>
物价也就降低了。>
就像是现代社会,油价便宜,那物价也跟着下降了。>
物流加快了,损耗变小了。各地的商品往来,价格也就下降了。>
老百姓们发现,自己的日子,一日比一日好过。>
有识之士,更是喜悦。>
有这么强大的物流能力,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太重要了。比如一个地方干旱,或是水灾。>
朝廷调集粮草赈灾的能力、速度,大大增强了。>
这样一来,老百姓活不下去,起兵反叛的事情,就减少了。>
还有军事后勤,就更不用说了。>
与此同时。山西的治黄河、治黄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