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
帝后二人一起坐在宝座上闲谈。吴年穿着龙袍,喝的却是北山堡的野山茶。>
名贵的茶宫里头多的是。>
但他就爱这一口野山茶。>
“陛下。这是首辅大人派人送来的。”一名太监从外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张折子。>
吴年神色一动,把茶盏交给了柳香,伸手拿过折子去看,目光一凝,然后叹了一口气。>
柳香有点好奇,就把茶盏交给了宫女,伸手一抓,便把折子拿了过来,然后眼睛瞪的滚圆。>
“这么多?”>
相国寺。>
不。>
围绕着相国寺,打击掉的一大批人。>
比如某个和尚的亲眷啊,相国寺下属的严华寺等等。>
缴获的田亩,足有三十二万多亩。>
这些田亩分散在河北各个地区。>
其他的财产,如宅子、店铺、金、银,还有历朝历代赐给相国寺的器皿等等,经过计算。>
约有四百多万两。>
一个相国寺,田亩的数量比皇家还多。>
吴年的内帑在此之前,也才七八百万两。>
都说山西的曹家富可敌国。>
放在相国寺面前,那也是小巫见大巫。>
天津的王百万,那是小虾米。>
“这还只是一座相国寺呢。整个河北大小寺庙、道观,多如牛毛。更别说整个华夏地区了。”>
“楚国一年国库收入,也才二千五百万两。”>
“抄没了华夏所有的寺庙、道观,所获得的钱财。没准抵得上楚国的三五年收入了。”>
“普通人害怕和尚、道士吃不饱饭,不能侍奉好佛祖、神仙。岂不知,他们比普通人过的滋润多了。”>
吴年冷笑了一声。片刻后他站了起来,舒展了一下身体。>
“虽然事情很恶心。但是这一口,确实是把我吃饱了。”>
“之前国库、内帑出钱购买粮食,提升粮食价格。不仅全回来了,国库的钱还暴增了。”>
“朝廷可以拿出更多的钱,制作的精良的盔甲、武器。改善战兵的伙食。”>
“也可以拨给山西更多的钱,让石显尽情的去花钱,治理黄河、黄土高原。”>
“更别说。这么多的田亩,是要交税的。以后年年可以为朝廷带来许多的税收。”>
“寡人是把这些和尚道士的民脂民膏,全部给搜刮出来,还给百姓了。”>
“还弄了许多人口,前往三汉开边。现在三汉那边,人口渐渐稠密了。人口数量,与蒙元时候相差无几。但大部分都是汉人。”>
“斯拉夫人想攻入三汉,难比登天。”>
“痛快。”>
吴年说完之后,又笑了起来。果然啊。做什么生意,都没有抄家灭族来的快。>
这段时间,玻璃生意虽然赚了不少钱。>
但哪有这么多。>
他不仇视大户,只要守规矩的。>
都平安无事。>
只要捞偏门的,或者是寺庙啊、道观的,都没好下场。>
俗称狗大户。>
屠了狗大户,富了国家。>
柳香对朝廷大事不感兴趣,但见吴年高兴,也连声附和。>
“哥说的对。”>
时光荏苒。>
冬天过去,春天到来。>
虽说是春天,但与冬天相差不大。冷的刺骨。>
一早上。吴年与包括皇后在内的所有妃子,一起出了皇宫,在无数兵马的保护下,来到了城外的皇庄。>
采摘黄瓜。>
这年头,要想吃到黄瓜,得等到夏天了。>
皇庄内的管事太监,打开了大棚大门。吴年与妻妾们一起进入大棚。>
一根根黄瓜,已经成熟。>
“哥。真是黄瓜啊。”柳香瞪圆了眼睛,双手抓住了吴年的胳膊,目瞪口呆道。>
她早听说了,但没见到实物,却是不敢相信。>
现在是相信了。>
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都是目瞪口呆。>
吴年的妻妾,颜值都不差。一时间,美不胜收。>
吴年笑着说道:“是黄瓜。这以后啊。咱们家里头,不用到了冬天,吃咸菜啊、梅干菜啊,腌萝卜了。有新鲜蔬菜可以吃。”>
“别的不说。吃新鲜的食物,身体健康,有利于长寿。”>
虽说腌制过的蔬菜,也挺好吃的。>
但毕竟流失了营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