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来为吴王夫差贺喜,当然没空手来,除了吴王夫差,吴国上下大小官员都获得了不小的实惠。
吴王夫差心情太好了,决定给伯嚭扩大封邑。
吴国能有今天,伯嚭功不可没!
伍子胥又发表了不同意见,伯嚭这样的奸臣都能被封赏,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吴王夫差觉得自己不能忍受了,怎么寡人做什么都不对呢?伯嚭为寡人治军,吴军又取得了一次大胜利,难道这也有错?
是,吴军又取得了大胜利,可是这胜利来自于孙武对吴军的精心训练打下的根基,来自吴军雄厚的实力。
难道是伯嚭一个人的功劳?
吴王夫差觉得和伍子胥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这个老头太讨厌!
伯嚭趁机进言,听说伍子胥趁着出使齐国的机会,把儿子都送到临淄了。要不怎么说齐简公就放过他了呢?
里通外国?
吴王夫差觉得没必要再忍下去了,他派人赐“属镂”之剑给伍子胥,伍子胥无言了。
早就料到是这个结局,早就知道是这样!
可是这一天来到的时候,还是令人心寒难忍!
吴国,吴国,伍子胥为你殚精竭虑,换来的是这样一个结果?
伍子胥到死都没改变自己的判断,越国一定会将吴国灭亡的!他拔剑自刎之前,告诉家人,将来把自己的眼睛取出来放在吴国东门之上,伍子胥要眼看着越军踏破吴国都城!
吴王夫差得知伍子胥的遗言,居然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沉到了江中,让人把伍子胥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
飞灰湮灭之后,伍子胥还知道什么?
伍子胥的确不知道什么,可是你这么对待功臣,是不是太歹毒了?
伍子胥的尸体随波逐流,可奇怪的是,尸体冲到哪儿,哪儿的岸堤就会毁坏。
当地人害怕造成灾害,所以打捞了伍子胥的尸体,埋葬了他。
伍子胥死后,伯嚭被封为相国,吴王夫差不但增加了伯嚭的封邑,甚至连越王勾践的封地都增加了。
越王勾践小心谨慎,回到越国之后加紧报复的计划。
吴王夫差觉得吴国前所未有的强大,如今爱说难听话的伍子胥也过去了,生活真是无比美好!他命人修筑了几项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沟通济水和淮水。
这用心昭然若揭。
战胜齐国这一剂兴奋剂,让吴王夫差有了具体进军中原的想法。
曾经的诸侯霸主都为我吴军大败,再加上早就打败的楚国,我们这实力那还不是杠杠的?
对于眼前的危机,吴王夫差倒视而不见,反而开始策划一场更加宏伟的计划。
伍子胥已经自尽了,还有谁能阻止吴王夫差呢?
这个人比伍子胥年轻的多,但是更有创意,他就是世子友。
世子友很清楚的看着父亲从谨慎小心的公子成为了不可一世的吴王,他虽然赞同伍子胥的观点,越国肯定没安好心眼子,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他不能鲁莽行事。
一天,世子友浑身湿漉漉的揣着弹弓见吴王,吴王夫差非常吃惊,这熊孩子上哪儿疯去了?整的浑身湿漉漉的?
世子友不慌不忙的说,自己是去花园玩耍,看到一只蝉叫的正欢,但是这蝉虽然叫声很大,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正在虎视眈眈的准备抓它。而黄雀呢,虽然一心要抓这只蝉,却不知道我在旁边早就瞄准了它,最可笑的是,我虽然瞄准了黄雀,却没注意到身边的土丘,一下子摔到了泥水里。
这孩子是给爹讲寓言故事来了。
吴王夫差说你呀,就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没看到风险,所以才会这样啊!
世子友立刻赞同说,就是这样啊!您看鲁国,自从有了孔子,给他们得瑟的,觉得自己很厉害了!谁知道齐国会讨伐他们呢?而齐国,曾经的霸主,说一不二,谁能想到会被我们吴军打败呢?但是我们吴军,就更想不到弱小的越国早就存了死志,要和我们决一死战了!
吴王夫差听到这明白了,臭小子,启发式教学用的不错啊!但是世子友的话带来的只是吴王夫差的震怒,他斥责世子友这是拾人牙慧,你不就是听伍子胥这么说的吗?看来伍子胥很厉害啊,人都死了,还有人为他说话!你要再说这话,就不是我的儿子!
已经上升到要断绝父子关系的程度了,世子友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只能退下了,带着悲伤和恐惧。
吴王夫差对于未来有自己的判断和计划,这个计划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他命令世子友和王子地、王孙弥庸留守国内,亲自率领精兵北上,先后和鲁哀公、卫出公会面,继而在黄池约会诸侯。
他要问鼎中原霸主之位!
这是多大的雄心壮志,我吴王夫差就这么来了!
是,您非常有雄心壮志,问题是那些危险您解决了吗?
好大喜功之人总是难以听进去别人的建议,即便为了保险起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