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联合起来的声音,震耳欲聋。>
仿佛那一股杀气要将汴京城的淹没。>
金由基的骑兵已经全部压上了。>
骑兵不规则的前冲。>
导致城墙上宋军的弩箭只能根据弓箭手的判断随意击发。>
几百米的战场缓冲地带,传出箭矢打铁的声音,已经入木三分的声音,还有噗嗤噗嗤的声音。>
最后的声音意味着中箭的金人不死即伤……>
“投标枪!”>
金由基亲率三千骑兵靠近城下后,一马当先掷出手中的长枪。>
不过除了他自己那根枪穿过城头之外,其他人的大多被城墙弹开了,也有几百杆长枪钉在了城墙上。>
随后,金由基从贴身侍卫手中接过宝雕弓。>
张弓搭箭,一口气击发十几箭。>
箭簇飞掠,十几名宋军士兵眉心中箭而亡。>
没错,金由基的战术就是用那些钉在城墙上的长枪当做屏障。>
自己在下方稳定的引弓射击。>
而金由基麾下的士兵各个都精于骑射。>
此时纷纷取下背后的箭袋,躲在屏障下张弓搭箭。>
蓄势之后,同时朝着城上射击。>
一轮齐射,便能夺走大宋守军数十人的性命。>
城墙上也随之出现缺口。>
这样一来,那些利用攻城器械靠近城墙的金军压力骤减。>
不少顺着云梯攀爬的金人发现先前砸自己的宋军士兵已经凉了。>
趁机加快了攀登的速度。>
可是他们严重低估了大宋士兵守城的决心。>
宋军士兵一旦发现缺口,就会自发的挺身而出。>
不需要将领们特别的指示。>
每个人都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死战精神。>
赵烁的人格魅力当然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大宋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之所以人人敢战,还是因为现在的局面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换而言之,汴梁城内的所有军民以至于皇帝跟官员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贪婪残暴的军国大军不会对他们仁慈。>
人家就是来灭他们的。>
谁又愿意看着自己的家人惨遭屠戮?>
故而大家血气上涌。>
几面面对城下射来的利箭,也没有任何的胆怯与畏惧。>
金由基的这个战术非常高效。>
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因为他接连压了一阵功夫,麾下士兵们携带的三十枚箭矢已经用完。>
而沿着攻城器械攀爬而上的金军也抵达了城墙边缘。>
他们从未感受到胜利会离自己这么近。>
因此爆发出比先前更盛的战斗力。>
而大宋的守军也不甘示弱。>
隔着城墙跟对方互相厮杀。>
有人没能守住缺口。>
便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抱着上来的金人扑出城墙。>
朝着下方双双砸去。>
这样的场面一眨眼的功夫就发生了好几起。>
金军为之胆寒。>
他们跟随粘罕起兵至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顽强的对手。>
以至于金由基命令三千锐士全线攀爬。>
他们上升的速度也严重跟不上大宋守军补防的效率。>
就这样,宋金两军无休止的在城头缠斗。>
真正的血肉磨坊为此拉开了序幕。>
仅仅是半炷香的功夫。>
金由基带来的三千精锐,就阵亡七百多人。>
张柏均统帅的六千守军,也付出了四百多人的伤亡。>
而且,这还是占据了城高池深的便利。>
可想而知若是两军在野外决战,以张柏均目前的指挥水平跟宋军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抵挡金由基那五千劲旅。>
此时的高俅也不能闲着了。>
他开始指挥武德司的武差上城墙助战。>
而自己则尽可能的在赵烁的视野范围内,尽心尽力的为大宋王朝的江山社稷,添砖添瓦。>
高俅!>
他就是那种看似很忙,却又什么都没做的人!>
好在武德司的指挥使一职,是赵烁刚刚给他的。>
因此武德司的武差们还没有沾染踢足球的恶习!>
大家迅速的登上城楼,把那些中箭的士兵抬去救治。>
至于那些英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