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烁能有如此魄力,他不做大事?谁配做大事?>
“张叔夜。”>
“末将在!”>
“抚恤的事,朕交给你最放心。”>
“陛下,老臣会秉公发放的。”>
“陛下,如今金军已经退,但末将觉得他们重振旗鼓后还会大举进攻。”>
“往后的战况只怕会更加惨烈。”>
“陛下今日操劳,还请陛下回宫歇息。”>
“这里就交给老臣跟李太尉他们吧。”>
张叔夜于心不忍。>
赵烁摇了摇头:“不必了,朕不累。朕跟自己的子民一直会在一起,你先去安排那些阵亡者的后事吧。”>
“陛下放心,老臣这就去。”>
张叔夜从军多年,自然明白此事的迫切性。>
说是抚须,其实也有千金移木的意思。>
就是大肆奖赏,鼓舞军心。>
相信其他的士兵们看的只能是愈发澎湃!>
张叔夜款款退下。>
然而,他前脚刚走,后脚大内总管李淮便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郓王来了。”>
“啊?”赵烁神色一愣,随之脸上便浮现过一抹怯色。>
大宋默念的郓城,在宋徽宗时期,是三皇子赵楷的领地。>
没错,就是水浒传武大郎卖炊饼的地方郓城。>
不过赵楷的领地可不是一个县。>
而是十几个县的统称。>
赵楷,是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
当初宋徽宗险些因为那个赵楷,废了赵桓的太子之位。>
因此那个家伙算是赵烁强有力的竞争者。>
这事,赵烁不得不防。>
毕竟,如今徽宗还没有被掳到北方。>
他在江南鱼米之乡度假呢。>
要是有朝一日自己击退了城外的粘罕跟完颜宗望,彻底解了汴梁之围后。>
保不齐爱作的宋徽宗会回来嚷嚷着重掌朝政。>
到时候就尴尬了。>
如果只有一个宋徽宗,那满朝文武大多数会站在赵烁这边。>
可要是加上宋徽宗那些儿子们……>
赵烁略一思量,顿时觉得头都大了。>
历史上的宋徽宗有三十一个儿子。>
这货别无所长,就是爱近女色。>
纵然是被金人掳到北方,还哗哗的生了好些个孩子!>
赵烁穿越附身的赵恒,也就是宋钦宗虽然是徽宗的长子。>
却并不是宋徽宗最喜欢的一个。>
宋徽宗多才多艺,平日里最多的就是写写画画。>
正所谓爱屋及乌,赵桓不擅长花鸟画,所以父子俩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但是三子赵楷就不一样了。>
根据史书记载,赵楷性极嗜画。>
虽然没有徽宗那么高的造诣,却跟宋徽宗更有共同话题。>
所以宋徽宗最喜欢的是赵楷。>
此外,那个赵楷还是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重和元年,他瞒着宋徽宗,化名去参加了科举考试。>
宋徽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的文采所打动,最后钦点其为状元。>
后来赵楷将实情告诉父亲,宋徽宗非但没有怪他胡闹,反而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随着赵楷野心逐渐变大,他也觊觎太子的宝座。>
但是赵楷即便深得宋徽宗喜爱,可他毕竟是皇三子,生母又是懿肃贵妃王氏。>
也就是说,赵楷既不是长子,更不是嫡子,他继位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宋徽宗曾多次想过废黜赵桓的太子之位。>
并且找御使大夫多次谈话。>
只不过正好赶上金兵向国都打来。>
宋徽宗不愿意处理烂摊子,才把这个锅甩给自己不太喜欢的太子赵桓。>
反观他最喜欢的三皇子赵楷则不需要跟江山社稷共存亡。>
此外,宋徽宗选择让赵桓登基,也是觉得钦宗对外谈和甚至是投降的业务青出于蓝,比他自己强……>
现在!>
他来了!>
赵烁想到这个背景不容小觑的家伙,以及随后可能狂涌而来的三十位同姓兄弟还有唧唧喳喳的帝姬,甚至还有随时可能会返回汴梁的坑比太上皇宋徽宗……>
头皮愈发麻木!!>
“陛下,郓王他……”>
“行了,传他觐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