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大账内,也只有完颜宗望可以质疑粘罕。>
两人针尖对麦芒,即便任何渺小的细节都不会错过。>
刘彦宗一看情况不妙,急忙从中调和:“大将军,大帅,以在下看来,现在我们金军粮草不充足,可汴梁城的粮草也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何以见得?”>
“我们围城将近一个月,切断了汴梁城的一应对外联系。”>
“城里几万宋军倒是消耗不多,可是那百万老百姓恐怕都囊中羞涩了。”>
“所以,在夏以为还是先谈判,如果我们要进攻的话,就趁机摸清楚对方的底细。”>
“嗯,那就按这样办吧。”>
粘罕跟完颜宗望纷纷颔首。>
两人总算是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
随着金营做出了决断。>
当天下午,金军便派来特使在汴梁城下递交了文书。>
上面写的正是金军谈判的计划。>
“什么?金贼这次主动找我们和谈?”>
“这是被打怕了吗?”>
“打怕倒是未必,以金人那狼子野心,恐怕又要欺骗我们的信任了。”>
“是啊,咱们陛下已经说了,金人为鲁莽不化之物,不可取信。”>
“……”>
城内的百姓们畅所欲言。>
不过大家都想起了前几天皇帝给全城发放的《抗金策论》。>
眼下金军的举动,简直就跟赵烁预想的一模一样。>
金人果然靠不住,更不可信。>
而且金人这么做,就是为了蒙骗城内的军民,从而在开了城门谈和的时候发动进攻。>
这样一想,那阴谋的味道可就全跟赵烁预料的一样,对上了!>
所以,大家不仅不理睬金人,反而整个汴梁城的人都对皇帝充满敬畏。>
如此民意,让粘罕听了相当郁闷。>
他白了一样刘彦宗,说道:“别谈了,直接打吧,我们的计划已经起不到作用了。”>
立功心切的金由基则对此不怎么认同。>
他始终觉得,前一场战斗失利以及本次的和谈阴谋之所以被挫败,就是因为大宋那个狗皇帝歪打误撞,运气使然罢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赵烁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老百姓都能看透金人的阴谋。>
可是庙堂之上的一部分士大夫们还在装傻充愣。>
对金人充满幻象。>
短短一天,赵烁的桌子上就摆满了厚厚的一摞奏折。>
那些不懂装懂的士大夫们在奏折里面侃侃而谈着眼前的局势。>
懂装不懂的士大夫也一样。>
这两种极端群体,在真实的历史上就是葬送大宋王朝的中坚力量。>
他们一致认为,宋军击退了金人的进攻。>
几乎挫败了金人的四大先锋。>
这足够证明金人的实力之前是被他们严重高估了。>
最被低估的应该是平日里受气的大宋守军。>
所以,这已经高下立判了。>
如今好不容易金人破天荒的提出来要在谈判桌上解决这件事情。>
那就应该顺势接过话语权,跟金人和谈。>
其实这样的事情之前有过。>
就跟大宋跟辽国的澶渊之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也是大宋赢了。>
所以在谈判桌上换来了百年和平。>
虽然大宋每年都要付出点什么。>
可对于庙堂上的士大夫而言,和平就是最好的结局。>
哪怕和平是用整个帝国的尊严换来的,那也值得。>
因为士大夫最看重自己的家产有没有受到影响。>
只要不涉及到让他自掏腰包的情况,那他就举双手赞成投降。>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变成了常态。>
因此,不少人顺坡下驴,开始迎合金人的谈判意向。>
纷纷在朝堂上引导舆论。>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也有不少武将们上书皇帝,恳请皇帝继续进攻。>
应该趁着金人大败,主动出击!>
今日郓王举荐的蒋荣就是这样的‘强硬派’。>
其实赵烁心知肚明。>
那家伙真到了阵上,怂的很。>
很大概率是要逃走的。>
剩下的概率就是被金人俘虏为奴。>
赵烁正在审阅着折子,太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