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烁看了看,一辆礌石车的体积相当于一辆土方车。>
每一座礌石车后面还有一个用来装填石头的弹库。>
如果全部整装待发的话,一辆礌石车是能够陆陆续续击发出六十多块石头的。>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夸张了!>
即便是现代火炮带的弹药也不会比这多出太多。>
“我们汴梁城的城墙上,可以多少礌石车?”>
张叔夜不假思索:“以当前军力的结构来看,十五米的间距放一辆,四面至少要两千辆。”>
“但这不现实,因为我们的兵力不够。如果全部都操作礌石车的话,会在战场上捉襟见肘。”>
“嗯,有道理。”赵烁点了点头。>
他也觉得放两千辆太夸张了。>
一辆车按照六十块石头计算。>
两千辆车就是十二万石头!>
不在金人攻城的时候,天降石头雨啊!>
那真有那么多,金人也不会傻到会挑衅大宋。>
要是别说现在实现不了。>
纵观整个历史也没有那么夸张。>
赵烁觉得现在的战争潜力不能全部都鼓捣礌石车。>
旋即,赵烁的目光落在张叔夜身上,问道:“依你之见,应该如何配置?”>
“设置六百辆就够了。”>
“一面城墙安排一百五十辆车。”>
“正好每辆车配置五名士兵,这样一来,我们防守的预备兵力也没啥影响。”>
“嗯,就按照你说的来办,杨爱卿,刚才张太尉说的你都听到了吧?”赵烁看向杨天化。>
杨天化忙不迭的点头道:“微臣听到了,不知陛下跟太尉能给微臣多长时间?”>
“半个月,我们只有半个月。”张叔夜强调道。>
事实上一他对金人的了解,金人在城外赶制一批投石车也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此外还得有十天时间的训练。>
毕竟金人是马背上的军队,城池攻坚的经验不是很多。>
尤其是攻汴梁城这样的城池。>
经验几乎没有。>
否则完颜宗望跟粘罕也不用在此前拿着自己的王牌精锐去啃硬骨头了。>
换算下来,即便是金军筹备完毕到攻城也得一个月。>
所以张叔夜这边必须也争取同等的时间。>
因为即便有礌石车,大宋也还要训练人员。>
毕竟军备废弛是可爱的大宋的标签。>
张叔夜这样的名将,做什么都会未雨绸缪。>
他可不希望在金军攻城的时候,这边城墙上的宋军手忙脚乱的不会操作礌石车。>
那就都成摆设了。>
“啊?半个月!这个……微臣恐难以凑齐。”>
杨天化懵比了。>
这啥情况啊?>
他在军备司当了一辈子一把手,加起来的订单也没有这么多!>
更别说半个月赶制了。>
这玩意压根没发赶!>
对于杨天化的回答,赵烁有些意外。>
“杨爱卿,如今礌石车需要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只需要你们奉献建造工艺,这很难吗?”>
“而且,朕翻阅过军备司的编制,如今在册工匠有六千三百人,此外张太尉这边还会给你抽调三千人参与建设,建成之后,那三千人直接作为礌石车的编制入列。”>
“怎么?你做不到?”>
赵烁加重了语气。>
看向杨天化的目光也冰冷了几分。>
如此生命攸关的时刻,赵烁可不会容留杨天化有丝毫懈怠。>
“陛下,微臣……”>
杨天化额头上渗着冷汗。>
心想,陛下是不知道宋廷懒官怠政,吃空饷的情况?>
这可是常态啊!>
旁边的张叔夜自然知道这种情况。>
毕竟在宋朝当官,没有这样的默契可不行。>
故而,杨天化神色顾虑的看向张叔夜。>
希望对方能够帮自己说话。>
张叔夜此刻也顾不得在意那些历史遗留问题。>
现在他要的就是礌石车!>
是以,张叔夜直接甩给杨天化一个冷脸。>
现场的气氛变得愈发微妙。>
就在这个时候,杨天化身边一人说道:“陛下,军备司已由先皇废弛了两年,工匠名册上虽有六千三百人,但是一半人此时都不在汴京。”>
赵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