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气预报这么准?
没有失误以及意外?
三天后,大雨倾盆,汶水都泛滥了。
不用说齐国一团混乱,而鲁国则早有准备,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收到干扰。
这下子孔子名声显赫了,这不是圣人吗?
不是圣人能知道天什么时候下雨?
有了孔子,鲁国忽然找到了最好的靠山。
什么事情,不明白的,问孔子。
他一定知道。
近朱者赤,季孙斯经过这一段时间接触,真实的为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感动,他觉得要想成功,必须招聘一些像孔子这样的人才。
这样才能转化危机,夺取最大的胜利!
孔子已经是鲁国大司寇了,自然不可能为季孙斯所用,但是季孙斯找到孔子,招聘你的学生总可以吧?
孔子推荐了学生仲由和冉求。
仲由就是孔子那位有性格的学生——子路。子路从小顽劣,幸而遇到了孔子,这份倔强和勇敢才从正面发挥了下去。而冉求就是著名的冉有,他性格更加温和,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理财。
仲由和冉求都被季孙斯录取为家臣,进入季孙氏效力。
可是季孙斯还是觉得心里不安。
阳虎是跑了,不狃还在呢!
这矛盾说起来还是根子在三桓身上。
三桓自大,不将鲁候放在眼里,所以家臣也就有样学样了。
孔子对此的建议是,让一切走上正轨,以礼制建设国家。按照礼制,大臣怎么可以拥有城池拥有武装力量呢?有了这些,那不是擎等着造反吗?您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撤销这些特权,大臣不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季孙斯听了这话心里针扎一样,这是连我也收拾了?
但是他还是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这里面一定有仲由和冉求的功劳,这二位不是正在季孙斯手下工作吗,一定对此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但是最根本的的,为什么孔子一番话就能让季孙斯心甘情愿放弃特权?
一是由于孔子在鲁国的声望,如果反对孔子的正义建议,传出去季孙斯在鲁国不用混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季孙斯太没有安全感了。
试问连鲁定公都能被阳虎劫持,季孙斯能有安全感?
上次打跑了阳虎,纯属侥幸和稀里糊涂,要是再来一次,谁也不能保证结果如何。
既然孔子说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关键是解决公山不狃,那就先这么办。
有了季孙斯的同意,很快孟孙氏和叔孙氏也都表示了同意。
这是将鲁国引上正途的好事,但是有人不满意了。
比如少正卯。
少正卯一直自负自己能够在鲁国过得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可是孔子来了,少正卯的幸福生活就此终结。
凭什么大家都说孔子是圣人?
不就有一次天气预报吗?
少正卯心里恨死了孔子。
您胆子挺大,圣人也敢恨!
光恨还不行,少正卯准备付诸行动。
当他得知孔子对季孙斯的建议,他觉得机会来了。隔岸观火,坐观虎斗是最好的。不用自己出手,顺利消灭敌人。
少正卯将这个消息派叔孙辄传递给了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早就惶恐不安了,一听到要收拾自己的消息,那还等什么?反了!
光反了还不算,这公山不狃还修书一封,不是写给别人,正是写给孔子。意思是我呢现在在费地自己搞建设,鲁国经过三桓之后,早就极弱不堪。我非常敬仰先生为人,所以希望您能够来我这边工作,实现个人理想!
公山不狃居然堂而皇之的招聘孔子!
这不是瞎胡闹吗?孔子建议的就是取消三桓和家臣的特权,就因为这个公山不狃才造反,现在反而要招聘孔子?
可是孔子准备去。
孔子禀告了鲁定公,说自己想去,是为了鲁国说服公山不狃。
鲁定公当然表示同意,主意安全啊同志!
孔子要去费地的消息一传出来,整个鲁国都沸腾了。
大街小巷都是各种八卦消息,哎,你说这孔子又要去费地,他是图什么呢?图钱?为什么推辞了公山不狃的礼物?还是被公山不狃征服了?
公山不狃得到孔子要来费地的消息更加狂妄,居然同时策动成宰公敛阳和郈宰公若藐一起谋逆。
还等什么?圣人都到了我这边了!
不幸的是,这一次公山不狃碰了个钉子,公敛阳和公若藐都拒绝了他。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