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最激烈的地方就是机会最多的地方,也是意外发生最多的地方。<>
公山不狃邀请公敛阳和公若藐一起谋逆,没想到被这二位果断拒绝。
公山不狃觉得挺意外,这年头还有人不想当老板想当打工仔吗?
这意外如同浮云还未散去,忽然又有消息传来,郈邑的马正候犯居然造反了!原来此人速来勇猛过人,而且性格比较不亲和,民众都很畏惧他。而候犯早就有不臣之心,鲁国除了三桓,还有各位家臣,在混乱局面的培养下,有不臣之心的人太多了。
候犯听到公山不狃邀请公若藐的消息,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机会啊!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候犯早就准备好了!
他暗中找到郈邑宰公敛阳的车夫,命令他刺杀公敛阳。
这位公敛阳不知道怎么就那么不小心,或许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公敛阳都非常相信,居然就这么被刺死了。
这下子候犯自立为郈邑宰,自然而然的率领本地人民走向了反叛之路。
民众心里不见得都想谋逆,老百姓掺和这些有什么好?还嫌国家不够乱吗?
可是候犯在郈邑太有威名了,敢表示反抗,恐怕首先遭殃的就是自己。
所以百姓没什么敢反抗的。
百姓沉默无语,不代表没人敢管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如果不处理,鲁国自立成风,岂不是作鸟兽散?
州仇找到孟孙无忌,希望孟孙无忌施以援手。孟孙无忌当然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即同意出兵。
鲁国是混乱了,但是还没乱到谁想干嘛就干嘛的程度!
孟孙氏和叔孙氏联合发兵,鲁国三分之二的势力,候犯尴尬了。
出人意料的是,候犯并非浪得虚名,居然率领百姓军士将郈邑防守的水泄不通,而且还将攻城军士打死众多。
孟孙氏和叔孙氏居然无法战胜候犯!
谁也没料到会是这样,但是总不能认输吧!那样谋逆的人不是更多更猖狂了吗?
小小一个候犯都不能战胜,还寻思公山不狃吗?
孟孙无忌上火了,他让州仇赶紧前去齐国求救!
候犯这边也派人到了齐国。
原来候犯有一个亲信驷赤,此人建议候犯将郈宰献给齐景公。
开始候犯听了挺闹心,献给齐景公?我这辛辛苦苦造反了半天,白忙活了?
驷赤笑道,您要是将郈邑献给齐景公,说不定他一高兴还赏赐您更多的土地呢!谁不知道齐国和鲁国是面和心不合,上次集会还恶心鲁定公来着。再说,您现在最大的危险是什么?那是来自鲁国的压力。鲁国不敢立即和公山不狃动手,肯定是非得把您拿下不可。假如您依附了齐景公,那鲁国还敢动手吗?到时候鲁国再动手,那就是齐国和鲁国的战争,您不是谋得自保了吗?
这一番话说完,候犯陷入了深思。
的确,将好容易到手的郈邑献出去,自己不甘心。但是要说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鲁国,自己还真是没有那个自信。
亏着您没自信,有自信您得刺杀鲁定公了。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安全第一。
先工作,后发展,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候犯立即派人前往齐国,表示要献出郈邑。
齐景公矛盾了,叔孙州仇请求救兵还能理解,人家是为了讨伐叛贼,怎么叛贼也来投靠寡人?还要把土地献给寡人?叛贼辛苦作乱就是为了将得到的土地献给寡人?
红豆粥,绿豆粥,都是豆粥。
红豆粥补血,绿豆粥祛热。
补血不能祛热,祛热不能补血。
大夏天贫血请问该喝什么豆粥?
齐景公迷糊了,寡人该何去何从?
晏婴的建议是别多想了,咱们不是费了半天劲才和鲁国和好吗?您就痛快的帮助人家叔孙氏得了。
可是齐景公笑了,帮助叔孙氏?寡人是和鲁国和好了,但是那郈邑是叔孙氏的,又不是鲁国的。凭什么寡人要卖他叔孙氏这个面子?他脸挺大!再说,我要是收拾了叔孙氏,是不是对鲁定公而言反而是好事呢?
这不就是和商场优惠大促销,买一百赠五百,最后一行蚂蚁小字:解释权在商家一样一样吗?
齐景公派司马穰苴屯兵于齐鲁交界处。
去了之后就一个要求:先看后决定。
要是候犯赢了叔孙氏,那就直接热烈欢迎候犯来到齐国!
假如候犯不敌叔孙氏,没说的,直接帮着候犯打叔孙氏!
这是给鲁定公帮忙?
这是趁机要占便宜吧!
而驷赤同时建议候犯,还是准备盔甲兵器以备防范吧,齐景公还真说不好帮谁!候犯根本是肌肉发达,脑力弱的选手,一切都按照驷赤的说法去作。
这天夜里,一封密信绑在羽箭上射入叔孙氏阵营。
看不清信上到底怎么写的,只看到叔孙氏看到信之后非常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