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伟大的演员也有谢幕的那一天。
为了让自己的事业继续下去,吴王阖闾开始暗中挑选下一任继承人。
多少人在觊觎吴王的宝座?
现在已经无从考究。
但是成功的那一个,一定是最聪明的。
帅锅夫差,身为吴王阖闾的儿子,自然是有资格参与竞争的选手,但是他也明白,有资格的选手太多,没有人帮助自己,自己只能是陪衬的大多数。
经过仔细思考,夫差找到了能够帮助自己的那个人。
此人正是伍子胥。
的确,伍子胥来到吴国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借助吴国的力量。但是从刺杀王僚开始,伍子胥的智慧和努力已经和吴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对楚国的报复,更让伍子胥成为没有根基的人。
家已破,国已亡。
伍员不过是那个昏君抛弃的棋子而已。
但是在吴国不一样,在这里如果没有伍子胥,就没有刺杀王僚的成功,吴王阖闾恐怕还是胆战心惊的公子光。更别提什么捣毁郢都,这简直是吴王阖闾一生最光荣的顶点!
在吴王阖闾的心里,伍子胥就是那个足智多谋又忠于自己的人,绝对是值得依靠的no.1啊!
所以夫差找伍子胥真是找对人了,吴王阖闾自然会和伍子胥商议这件事情,而伍子胥推荐了夫差。有伍子胥的大力推荐,吴王阖闾觉得可以放心了。他立夫差为世子,并且任命伍子胥辅佐夫差。
这小子再混,有伍子胥看着总不能出大乱子吧?
混不混的目前还看不出来,有伍子胥应该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如果没有伍子胥呢?
又过了几年,吴王阖闾随着年纪的增长,脾气也越发暴躁。
当他听说越王允常去世的消息,觉得必须讨伐越国了。
的确,这当今世上,还没施以颜色的也就是越王允常了。
怎么寡人还没找他算账,他就先去了?
估计越王允常的去世,带给吴王阖闾的不止是愤恨,更多的还有失落。自己这一辈的人眼看着都去了,那自己岂不是也来日无多?
吴王阖闾准备发重兵讨伐越国。
在自己手里,和越国的恩怨必须有个了结。
伍子胥劝阻吴王阖闾不要出兵,就是再有深仇大恨,人家越国办国丧,咱们去讨伐,于理不合。
吴王阖闾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的劝告,那既然这样,伍子胥就和夫差留守吧!
吴王阖闾亲自率领精兵三万,连同大将伯嚭、王孙骆和专毅攻伐越国。
这是越王勾践上任以来受到的第一次武力挑战,而且是来自实力雄厚的吴国。
越王勾践明白,吴越两国必有一战,没什么可逃避的。他也亲自上阵,命诸稽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和胥犴分别率领左右队。
在槜李吴越军队狭路相逢,但是几次交锋,却没有分出胜负。
吴王阖闾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意,非常生气。
其实两军遭遇,打个平手很正常,篮球不也经常有加时赛吗?搁实力弱的队伍,能拖入加时赛就够庆祝的了,说明我们顽强啊!
可是吴王阖闾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堂堂吴军,那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曾经把楚军打的满地找牙。对付一个越军有这么费劲吗?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吴王阖闾命令军队在五台山排开阵势,不得轻举妄动,趁着越国不防备闪电袭击。
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其实很有隐患。
您都在山上摆开阵势了,当越军是近视眼吗?而且全是近视眼?
果然越王勾践将吴军阵势看的一清二楚,他当然知道,这是吴王阖闾在对越军示威。
两边都这么对垒,谁也不动,大眼瞪小眼?
勾践等不了了。
不是他年轻气盛,而是越王勾践觉得,如果能冲动吴军,那就是越国的机会。他命令诸稽郢挑选一千敢死队,奋力冲击吴军阵营。
只要吴军乱了,就有机可乘。
经历过多次大战的吴军还是比较老练,对于越军惊心动魄的冲击反应镇定。
吴军只用一个兵种就阻止了越军的凌厉攻势:弓箭。
弓箭手只需要瞄准,无数冲锋陷阵的越军就在距离吴军不远的地方倒下了,这些杀声震天的冲击对于吴军而言根本是无害的。
三次冲锋,全部落败。
越王勾践的心一点点的沉了下去,难道我们越国果然和吴国差距那么大吗?
诸稽郢小声对越王勾践提了一个建议:您为什么不试一试用罪人呢?
罪人,曾经犯下死罪如今跟随出征的囚徒。
生已无望,还有何畏?
三百光着膀子的越国罪人,手持利刃来到吴军阵前,吴军的弓箭手正在等着他们走的更近一些,好让箭射的更准一些,可是这三百人忽然噗通跪下了。
这是什么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