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怒了。
费了这么大功夫,牺牲了这么多人的生命,就这么放过越国了?眼看我们胜利在望的时候?
震怒中的伍子胥直接冲入吴王夫差的中军大帐,质问吴王夫差,您还真同意越王勾践请成了?
这一嗓子,吓得文种悄悄的站到了伯嚭后面。
有能力已经很可怕了,但是更可怕的是有能力,还说真话。
这事儿要悬。
伍子胥根本不理会旁边的人,直接将必须灭掉越国的理由大声陈述一遍。越国和吴国地理位置太接近了,所以在两国发展过程中,一定有一个兼并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您说秦国啊,晋国啊,离着我们吴国那么远,就算是打下来也不可能隔山迈岭的去控制,但是越国不一样。一旦拥有越国,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要放过了越国,人家将来能放过我们吗?
不可能!
这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那您还犹豫什么?
何必多此一举,给自己将来埋一个伏笔呢?
难道您忘记了先王是怎么去世的吗?
您不是心心念念要为先王报仇雪恨吗?
夫差忽然觉得没话说了。
能直接说自己觉得越王投降了自己就已经觉得胜利了吗?
恐怕伍子胥得当场脑溢血。
夫差用眼睛看了看伯嚭。
要说和夫差心有灵犀,还得说是伯嚭。伯嚭义正词严的反驳了伍子胥的观点,什么我们和越国就水火不容了?那按照你这么说,我们和越国都是水路边的,所以水火不容,那么秦国、晋国等中原诸侯,他们都是陆路诸侯,岂不是更应该水火不容?怎么没看见他们互相兼并呢?
这纯属偷换概念,伍子胥的意思不是说水路和陆路的区别,而是说根据自然条件和地缘政治,吴国和越国处于相对狭小的范围之内,所以想要继续发展,两者之间肯定会产生兼并。此时吴国放过了越国,将来越国一定不会放过吴国的。
而且中原诸侯之间互相兼并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目前尚未出现一个最有能力的选打尽罢了。
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无论水上陆上,都难逃兼并命运。
人最大的局限,就是将眼前的一切看做永远不会改变的,而改变却是一点一滴的在发生。所以等到改天换日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这样也行?
是的,只有永远牢记改变时刻在发生,不断探索前行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人。
伯嚭这么弯弯绕,倒也将伍子胥说的哑口无言。
紧跟着伯嚭反驳伍子胥,你说我们和越国仇恨深,那我们和楚国仇恨岂不是更深?起码现在越王勾践已经臣服了我们吴国,而楚国那还是没影的事儿呢!那您要是按照仇恨来说,我们应该立马找楚国报仇。
楚国?楚国杀了先君吗?
伍子胥气的脸色苍白,吴王夫差却对伯嚭赞不绝口,真是我们吴国的能臣啊!
伍子胥气愤不已,这时候才想起来当日被离对伯嚭的评论真是恰如其分。
这世上最可怕最让人恼火的事情,就是明摆着看到了将来会怎么样,可是当事人根本听不进去劝。伍子胥只能愤恨的对王孙雄断言,越国求和绝对是有后手,不出二十年,越国一定会将吴国夷为平地的!
这话听起来现在可笑,可是伍子胥对此非常肯定。
夫差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情,越王勾践到底能不能到吴国?或许在夫差心里,越王勾践到了吴国,那就意味着越国对吴国彻底的臣服,再不会有什么意外。
仔细想一想越国惊人的战术,就会明白,越国不是能够被压服的国家。
可是夫差固执的坚持,越王勾践只要到了吴国,这事儿没跑。
文种请示夫差,能不能给我们主公一点时间,你看我们也得回去收拾准备,该送给您的也得送给您,然后安排好了才能到吴国呢!
这话听起来让夫差很是舒心,早这么明白多好!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