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乞开始了行动。
陈乞运用的武器,叫做“谣言”。
在各位齐国大夫面前开始流传一个消息,国夏和高张准备开始官员任命,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只用安孺子的党羽。
这下子齐国官场炸了锅,用安孺子的人?那我们都不是啊!
这是准备让我们集体下岗?
人在绝望的时候总会有所行动,坐以待毙不如起而反抗!
这个谣言在发酵到一定的时候,所有的大夫联合起来,推举陈乞和鲍牧为首领,领着大家伙找一个活路吧!
一切都在按照陈乞的预定计划进行,一场动乱迫在眉睫。
经过陈乞的策划,集中起来的家臣攻击了齐国当权派:国夏和高张,高张被杀,而国夏,则出奔到了莒国。
权力顺理成章的被替代,陈乞作了齐国左相,鲍牧作了右相。这二位也不算赶尽杀绝,还立国书和高无平继承这两家的祭祀。
陈乞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完成,他成了齐国数一数二的权臣。
看着才几岁的安孺子,这乳臭未干的孩子怎么能作齐侯?
陈乞决定进行第二步计划。
他派人前去鲁国传递消息。
一个夜里,公子阳生出现在了齐国的临淄,没有人知道阳生后来去了哪儿。
那一夜,陈乞的家里烛火很久都没有熄灭。
没几日陈乞说是要祭祀祖先,邀请各位同僚到家里参加。
左相邀请,谁能不去?
齐国大臣欢聚一堂,一切结束之后,陈乞说请大家观看武术表演。
谁能说不看呢?
又没让你买门票。
一个身高力壮的力士背着一个大袋子进入中堂,陈乞一打开袋子,所有的人都吃惊了,怎么出来的是公子阳生?大变活人啊这是!
此时陈乞为了让众大臣听命,居然声称是奉左相鲍牧的命令将公子阳生接回齐国的,俗话说立嫡立长,如今安孺子年幼,既然齐国没有嫡长子,那么庶长子公子阳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
齐景公的遗命竟然被搁置不提。
鲍牧一听陈乞的话大惊失色,我什么时候让你这么做了?我可没有!
陈乞也没想到鲍牧居然直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否定了自己的说法,这老兄太没心眼了,眼看事情都摆到了台面上,否认有用吗?
公子阳生听了这话反而并不生气,他笑呵呵的问鲍牧,自古以来储君位置更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您就说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吧!
这直接将真假问题代换成了同意与否的问题,鲍牧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到底如何回答。
陈乞一看鲍牧犹豫了,硬是按着鲍牧参拜了公子阳生。其他大夫一看,虽然不知道鲍牧到底是怎么想的,总之他没再反抗。左相和右相都这么决定了,别人还有反对的余地吗?
混乱中所有的大臣们争着参拜公子阳生,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公子阳生和各位歃血为盟,表示一定会努力将齐国建立好。
之后也没经过什么斗争,各位大臣拥簇着公子阳生,居然就这么大摇大摆进入齐宫,就此即位了。
公子阳生成为了齐悼公,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人将弟弟安孺子拉出去杀了。
是亲兄弟不假,是小弟弟不假,但是齐悼公不允许有任何可能出现的危机隐藏下来。
从这一点看,齐悼公可比吴王夫差狠多了,有魄力多了,犹豫什么?凡是有可能成为对手的一概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论出生籍贯,杀无赦!
紧接着齐悼公就捉摸了,鲍牧当时为什么态度如此暧昧?陈乞已经将寡人从口袋里放出来了,他鲍牧凭什么说自己不是倡议寡人即位的人?
多新鲜呢,你从口袋里钻出来,人家就得拥护你吗?
因为你从口袋里钻出来有魄力?
这一捉摸,齐悼公就觉得鲍牧此人有问题,他一定是不乐于看到寡人即位。于是齐悼公和陈乞商议此事,陈乞也觉得鲍牧当时的举动让自己陷入危机之中,关键是鲍牧后来也和陈乞分权啊,要没有鲍牧,陈乞可就一个人独掌大权了。于是陈乞建议,干脆您直接杀了鲍牧防患于未然多好!
齐悼公早有此意,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鲍牧处死了。但是齐悼公觉得不能让鲍叔牙没有后人祭祀啊,于是命令鲍息继承鲍叔牙一脉的祭祀。
陈乞终于如愿以偿,独揽齐国大权。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