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玄幻小说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之袁绍(一)(2/2)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之袁绍(一)(2/2)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谢承书》:’,(伍)孚字德瑜,汝南吴房人,质性刚毅,勇壮好义,力能兼人。”)裴松之说:“谢承记(伍)孚字及本郡,则与琼同,而致死事乃与孚异也,不知孚为琼之别名奋为别有伍孚也?盖未详之。”《三国志集解》引何焯、陈景云之说皆疑即为一人。

张邈“少以侠闻”。何?(yong)虽然是太学生,得到贾彪、郭泰的赏识,但他能够代友复父仇,也应该兼有游侠性格。许攸既能“赴难”、“济难”,又为何?(yong)所“亲”,如上所说,两人是同一类型的人物。至于伍德瑜,“质性刚毅,勇壮好义,力能兼人”,当然也是一名游侠。袁绍是“游侠”,他的四个“奔走之友”也是游侠,说明在这个战乱时代,能够大显身手的,袁绍这种类型的游侠之士,即是其中之一。

此外,袁绍还有一个重要的朋友,就是曹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曹操也同袁绍一样,是游侠,《世说新语#假谲(jue)》中还保存着“魏武(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的故事。可以看出,袁、曹二人的性格当时是相近的,属于同一类型。

所谓“游侠”,荀悦《汉纪》卷一o有过论述,他说:“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又说:“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荀悦表面上论述的,是西汉的游侠之士,而所指实际是东汉末年的情况。当时的游侠,除去那些“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的以外,即所谓“武毅”,他们有的在朝廷做官,有的还像袁绍那样属于“累世公族”.有的则是产家富于财”的梦长者”。他们所异于同济的,是能够“以救时难而济同类”,这与西汉的游侠是有区别的。

东汉末年的游侠、是这个战乱时代的产物。关于袁绍的游侠生涯,《后汉书)作者范晔有过这样的描述:“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左车右并)柴?,填接街陌。”同时.如上所引《后汉书#何?(yong)传》所说,当党锢之祸党人遭到急难时,袁绍对“变姓名,亡匿汝南”的何?(yong),不但“私与往来”,结成“奔走之友”,并与“私入洛阳”的何?(yong)计议,为“穷困闭厄”的党人进行援救,“以济其患、至于“被掩捕”的党人,他们又”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在袁绍、何?(yong)的想救下,当时遭到迫害的党人,,’全免者甚众”。这种冒着生命危险的行动,正是荀悦所指的,“救时难而济同类”,是当时游侠的一种最高准则。《后汉书#袁绍传》说:“、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袁)隗(kui)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压力来自外部,是权势惊人的大宦官赵忠;压力来自内部,是家族之长的袁隗(kui)。在严峻考验下,“绍终不改”,说明了袁绍“以救时难而济同类”的坚决态度。

这里还得讨论一下所谓“豪杰”的问题。“豪杰”本来是一个一般的概念,如《淮南子#泰族训》所说:“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在这个战乱时代里,这个词却具有特殊意义,所谓“豪杰”,即是豪族中的杰出人士。《后汉书#何进传》说:"(何进)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袁)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逢纪、何?(yong)、荀攸等,与同腹心。”这是袁绍应大将军何进之辟,为什么得到重用的原因,主要的一点,即是袁绍得到“豪杰”的拥护。《何进传》又叙述袁绍等诛除宦官的建议,说:“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所召的有“前将军董卓”、“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董卓、丁原尽管也具有游侠身分,在这里应该属于“猛将”,不必多说。至于桥瑁等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说:"(桥)瑁字元伟,(桥)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从洛阳回到泰山发强弩的王匡,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王)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从上引史料看来,桥帽、王匡当然不是“猛将”,而是在“诸豪杰”之列,王匡又是“轻财好施”的游侠。以王匡为例,“豪杰”和“游侠”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从上看来,袁绍在初露头角的时候,除他的世族身分外,又是游侠和豪杰,所结纳的,主要也是这两类,并得其拥护,成为他们的代表人物。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