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死七百人。>
说到底,还得是能征善战的张叔夜厉害。>
他的经验能避免士兵们死亡。>
受伤的人多,但他们经过治疗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么说,我守军阵亡两千四百多人。”>
作为带头抗金的皇帝,赵烁有些伤感。>
这个伤亡数字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料。>
伤亡太大了!>
跟金人的比例没有达到一比武。>
这足以说明,大宋的军队战斗素质确实有待提升。>
准确的说,是这些年拉胯了。>
如果此时的宋军是太祖皇帝时期的军队,那就直接跟金国大军在正面战场上拉开阵仗猛干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从古至今打完仗之后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论功行赏,以及抚恤阵亡士兵。>
这也是赵烁心中的头等大事。>
银两很多!>
那就用徐秉哲的家当来抚恤。>
此外,还要在《抗金策论》上面着重添加守城将士们的名讳。>
这还不够!>
赵烁命令户部侍郎刘志旺在皇城司门口,修建一座英雄纪念碑!>
要在上面镌刻阵亡英灵的名字跟籍贯。>
并且永远的保存下去。>
至于抚恤金,按照每名阵亡士兵一百六十两银子来算。>
都头两百两。>
禁军教头三百两。>
四品武将五百两。>
当赵烁提出这样的抚恤标准的时候。>
张叔夜感动的热泪盈眶。>
因为这个标准太高了!>
在宋徽宗跟宋钦宗时期,大宋的禁军一个月的军饷只有六百文。>
折合银两还不到一两!>
一年到头也只有五两银子。>
一百六十两,相当于不吃不喝猛干三十二年!>
当然这还只是银两抚恤。>
其中还夹杂着布匹跟农田的奖励。>
以及英雄纪念碑篆刻名字。>
这是无法用银两衡量的荣耀。>
因为他们的子孙后代走的路会比别人更加宽广。>
这就是张叔夜位置激动的原因!>
自古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是其一。>
主要是他从未听说过历史上有任何一位皇帝如此重视士兵!>
作为一方主将,张叔夜被赵烁的如此大手笔折的心服口服。>
毕竟,眼下朝廷国库里也没几个钱。>
照这样划拉,只抄了徐秉哲家当那点银两断然不够。>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