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是大案要案。>
这样的事,他也无可奈何。>
现在关键时刻,总不能把人都抓起来吧?>
毕竟汴梁城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即便朝廷之前给予了引岸置换的政策,但是真正置换的狗大户少的可怜,最终还是依赖老百姓家中那点微薄的余粮。>
赵烁没有说话,李彦回又说道:“陛下,臣从那些人口中得知,他们现在宁肯开门跟金贼同归于尽,也不愿意守在城里饿死。”>
赵烁神色一怔,继而又表示认可。>
这是人饿急眼的正常想法。>
断了粮,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固守的可能。>
与其饿的头晕眼花,提不起刀来,倒不如趁着还有一把力气,出城对金贼迎头痛击。>
汴梁城的百姓们,依然很可爱。>
很值得尊敬。>
赵烁沉思片刻,问道:“想要出战的人有多少?”>
“十之有六,针对这个,微臣专门让人在民间做了一些民意调查。”>
“老百姓们差不多都赞同跟金贼决一死战。”>
“不过……”>
李彦回顿了顿。>
赵烁皱眉问道:“不过什么?你但说无妨。”>
“陛下,微臣也得知道,民人义愤填膺,嚷嚷着要出城的话,咱的九大城门恐怕要防范不住了。”>
李彦回提的这个问题,也是赵烁最担心的。>
历史上,大多数固若金汤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汴梁城也一样。>
现在正规守军之中也有人生出了跟金贼决一死战的想法。>
要是他们对那些义愤填膺的百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贸然出城跟金军作战的话。>
后果不堪设想。>
赵烁也清楚,归根结底是恐慌造成的。>
城内的军民们觉得金人还会继续围城。>
而考虑到他们已经无法支撑太久。>
所以提前恐慌了。>
主要还是他们认为金军的粮草很多,再加上朝廷的各路勤王大军没有踪迹。>
是以根本看不到希望。>
赵烁看了看同样忧心忡忡的李彦回说道:“李爱卿,你无需忧虑,朕今日便在《抗金策论》上阐述一个真理,朕断言五日之内,城外的金军自会狼狈逃窜。”>
李彦回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为何?”>
“请恕微臣以下犯上之罪。”>
“说!”>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