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趁金军又一次由金兀术率军灭宋的时候,赵构就开始里应外合,想要除掉宗泽。>
原本,他以为宗泽的三十万大军都是乌合之众。>
根本无法抵抗金兀术的铁骑。>
可是宗泽稳坐中军帐,合理的抵御金军。>
竟然将金军的几次攻击全部挫败。>
迎来了北宋灭亡之后,北方军镇对金国作战的连续胜利。>
那个时候的宗泽觉得是时候接赵构回归汴梁,重掌大宋局面了。>
毕竟,南宋偏安一隅,重新回到汴梁,延续大宋王朝,他不香吗?>
基于这个观点,宗泽请奏赵构,让他做大宋之君。>
赵构对此置若罔闻。>
不仅没回来,反而在宗泽寿终正寝之际,给汴梁城的大军派来了一位总督!>
可怜宗泽老将军,在生命最后的尽头,依然痛心疾首的高呼:过河……>
他希望赵构能够北伐金国。>
一雪靖康之耻!>
几乎那个时候有血性的正义之士,都将靖康视作民族莫大的耻辱。>
迎回二帝暂且不提,靖康之耻让整个汉民族丢了尊严,失了骨节。>
以至于岳飞在撰写满江红的时候,恨意绵延不绝,差点气的吐血。>
可惜,这样的复兴名将,竟然遇到禽兽不如的赵构。>
宗泽与世长辞的第二天,赵构派来的总督杜充来了……>
这个杜充,就好像命中下凡便是跟岳飞作对的,要将岳飞往沟里面带的。>
那个时候金军发现宋军换率,而且他们的心头大患宗泽已死。>
所以金兀术就趁机发动了第六次对汴梁城的围攻。>
结果,作为汴梁城守卫使的杜充直接放弃汴梁城,率领军队狼狈的朝着南面逃窜。>
要知道,宗泽之前就是带着同样的义军,接连击溃金军。>
可到了杜充这里,对不起,无论金人出啥派,他都通通不敢接。>
要说你带兵逃就逃吧,还非常担心金军追上来。>
明显就是对自己逃跑速度的自信都丧失了。>
所以,为了以绝后患。>
杜充想出了一个伤天害理的办法。>
那就是他刚过黄河,就命人决堤。>
直接把大宋最为富饶的税收重镇两淮跟江南变成了洪涝多发的重灾区。>
就这,杜充还能在赵构面前夸夸其口,说金军陷入泥潭,短时间内无力南下。>
可是不要脸的赵构还嘉奖了他!>
可见历史上这对昏君屎臣有多么的令人恶心。>
真正的大宋骨梁岳飞,又是多么的意难平……>
当然那只是历史。>
现在赵烁还在,他说做的这一切,就是避免靖康之史出现。>
所以,赵烁拯救了大宋,也扶住了即将垮塌的民族脊梁。>
书归正传,却说金兀术挥师北上,进攻北京。>
而北京府内的窦知章还在一如既往的给徐国公赵棣洗着脑。>
“国公大人,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据我军哨兵探明,现在金军似乎转向攻打滑州的宗泽。”>
窦知章笑眯眯的,仿佛这件事情比给他纳十八门妻妾还要兴奋。>
赵棣听闻此言,倒也有点不安,急忙问道:“宗泽虽跟我不和,可是他一旦没金人歼灭,那我们就失去了屏障。”>
赵棣这个家伙有时候也不傻。>
至少他还有一点大局观。>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就是想帮助一波宗泽。>
可是对宗泽心生芥蒂的柳复生却断然说道:“国公大人,宗泽自诩兵力旺盛,而且近一个月一来,多次对金作战都有胜场,他哪里需要我等照应?”>
“倒是卑职认为,我们应该趁宗泽跟金军殊死搏斗的机会,立刻挥师南下,去汴梁城解救那位皇帝陛下。”>
柳复生这个家伙,说这话的时候,明显带着坏笑。>
在他看来,此时镇守汴梁城,人困马乏的皇帝,正如同三国时被董卓囚禁在洛阳城的汉献帝。>
就等着曹操去帮助呢!>
没错,柳复生建议赵棣以及幕后的赵构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赵棣,觉得这事如果真做出来的话,那影响太大了,后果也不堪设想。>
因为金军还没有消失呢。>
如果宗泽能跟金军两败俱伤的话,赵棣自然会立刻率军去汴梁。>
可万一金军快刀斩乱麻,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