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烁有些激动。>
那个陈规可是北宋末年,崛起于民间的军事天才。>
他倒不是打仗厉害。>
关键是他擅长守城的才华,正好附和这个时代。>
这个金国铁骑所向披靡,宋军又只能委屈守城的时代。>
倒是城下张柏均反馈回来的消息,让城楼上的士兵们人愈发沸腾。>
不少人情不自禁的喊道:万岁!万岁!>
军民欢呼,似乎久久压在他们心头的压力骤然减轻。>
赵烁沉浸在喊声之中,也极为享受。>
此刻,他前所未有的放松。>
金贼围城足足两个多月,大家如释重负,释怀呐喊,一点也不足为奇。>
赵烁发现大家只顾庆祝,俨然将城下的年轻将领张柏均遗忘了。>
赵烁尴尬的命令士兵开城门!>
还别说,除了刚才派出去打探情报的那些人,现在守城的这些士兵仿佛听到了不可思议的命令。>
开城门??>
终于能开了!!!>
随着城门开启,赵烁也顾不得威仪了,急忙跟着张叔夜一通来到城外。>
此刻赵烁内心的真实写照就是:老子鏖战一个月,现在终于能自由了。>
没错!>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赵烁这是首次呼吸汴梁城外的空气。>
虽然空气之中还弥漫着战火硝烟以及血腥的味道。>
但是里面糅杂着的自由粒子,让人毛孔扩张,说不出的舒坦。>
“快,传我的命令,随我一起去南面迎接义军。”>
赵烁迫不及待的发号施令。>
他已经等不急陈规过来了。>
反而主动去接头。>
这样的事,在北宋真就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片刻之后,赵烁一行人上百骑,就抵达了陈规驻军的地方。>
期间张叔夜跟张柏均,提心吊胆。>
生怕义军对皇帝有所不利。>
可赵烁对此置若罔闻。>
纵观北宋历史,有些人是无需担忧更无需猜忌的。>
猜忌他们,就是对不起自己的江山社稷。>
“陈将军,快看,前方来了一队人马。”>
此刻陈规正在马背上记录此行见过的军事器械。>
听到旁边的偏将提醒,他下意识的拔出腰间的佩刀。>
所有人也全部严阵以待。>
许是天色刚明,彼此还看不起彼此的容貌。>
再加上金军之前围困汴梁城,陈规只以为对方是金贼的巡骑。>
当下心里还狐疑道:“金贼难不成没有撤退吗?”>
但是很快,陈规便觉得是汴梁城内的守军。>
他示意士兵们收起兵器。>
彼此往前行进了几百米,这时大家都看清楚了大概。>
赵烁眯着眼努力的观察着义军。>
发现那帮乌央乌央的义勇们,多是穿着杂乱无章的民间服装。>
有屠夫,有农民,也有铁匠跟南面的县衙兵吏。>
大家拿着的武器也我形色不同。>
总而言之,农用的耕种器械几乎都拿来了。>
为了跟金贼战斗,真是活学活用。>
什么都可以当做武器。>
而那边的陈规,也惊讶的打量着赵烁跟张叔夜一行人。>
他在今天之前,最巅峰的时候只是一个南方的芝麻小官。>
哪见过什么皇帝。>
随着张叔夜派张柏均上前验明正身,并且交流寒暄之后。>
双方彻底放下戒备,全都变得兴奋了起来。>
这一幕,如同在两个地方抗金的力量挥师一般。>
大家素不相识,却高兴的上前拥抱,慰问。>
“陛下!陛下亲自前来迎接我们了。”>
“天呐,是天子!”>
“我大宋王朝的天子。”>
“我们到底是何等的荣幸啊。”>
“……”>
义军之中传出发自肺腑的感慨。>
陈规看着那个身穿黄袍的年轻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忙不迭的从人群之中挣扎而出,上前跪在赵烁面前。>
“陛下,陈规拜见陛下!”>
“快快请起。”赵烁激动的将陈规搀扶了起来。>
也很合时宜的做了一番礼贤下士的温情举动,他将自己的坐骑送给陈规,拍着对方的肩膀说道:“陈爱卿是我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